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球彩直播app > 新闻动态 >

同样的简历,只因为名字不够“瑞典”,就被扔进垃圾桶——少数族裔找到工作的机会,比本地人低了25%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21:33    点击次数:119

(Kollega杂志的封面标题)

“招聘主管会直接扔掉外国名字的人的简历。”

这不是社交媒体的情绪,而是瑞典工会杂志 Kollega 的封面标题(2025 年第 6 期)。

里面的内容包含:长期失业;简历被忽视;教育背景不被理会重视。

一份新报告显示,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对拥有外国背景的人抱有偏见。

这篇文章采访了五个有这样经历的人,等我读完整篇报道后,我的心沉了下来:

故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,或许就发啥生在我自己的身上。(当然我会客观对待,不为自己找很多借口)

也许这就是事实:瑞典职场的隐形筛选,从“名字”开始。

展开剩余90%

把名字写上去的那一刻,命运也被写好了。

故事一|Ahmed Abdirahman:够闪耀,也会被忽视

他是 Stiftelsen Järvaveckan(一个基金会) CEO。

(Ahmed Abdirahman)

他曾和奥巴马(Barack Obama)同场合交流、上过 P1《Sommar》(瑞典国家电台每年夏天的传统经典名人讲述节目),获得过很多超过大多数人想象的奖牌。

也就是说,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履历,他全有。

“我有人脉、有经验、有知识。可一申请工作,就说不清的难。” 他说。

Ahmed 的组织定期评估雇主和HR 对“外来背景”应聘者的看法。

最新一版(与普华永道合作)的报告显示:

尽管多年来一直推行多元化倡议,但偏见并没有消失,反而在一些领域加深。

尤其对那些拥有非洲和中东背景、穆斯林信仰或郊区方言的求职者持有负面看法。

Ahmed 补充道:“瑞典一直以为自己是最好的国家之一,是最好的。但我觉得事实并非如此。”

故事二|Ara:把名字“变短”使其更像瑞典名字的漫长失业

Ara 90 年代初从伊朗来瑞典。

毕业后进入零售行业,一路从门店做到办公室,后来转向大型企业的“B2B"交易,拥有20+年履历。

如今她面临长期失业。她说:

“这是种族歧视和年龄歧视造成的。”

她找了很多工作,从仓库、物流到殡仪馆、销售,任何低要求的工作都找过了。

即便是有认识的人推荐也不行。

“以前,这种歧视不太明显;现在,你可以用肉眼看得见。” 她说。

其实Ara本来的名字很长,她现在用这个昵称也是迫不得已,希望在职场上被看见。

她讲述的一次亲生经历过的自然“实验”:

她和一位和她类似经验和背景的熟人——名字更加瑞典化,申请同一份工作

她,没人搭理,即便是打电话也联系不上人。而同时她那个有瑞典化的名字的熟人,却被工作追着跑。

“我因此生病了。长期失业,并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。”

在Järvaveckan 基金会的调查中,也询问了一些更日常的融入问题,例如于有中东背景的人住在一起的情况。

13%的人表示这会对他们自己产生负面影响。

在采访中Ara说:这在办公场合中也很明显。她分享了自己在职场中的经历。

“我越努力工作,情况就越糟糕。如果我表现平平,他们认为我不够努力,如果我表现优秀,他们会觉得很“刺眼”。

所以,重要的不仅仅是找到一份工作,而是要保住这份工作。”

故事三|Halima Salah(HR):连人事,也得先证明“我配”

Halima是人事负责人,致力于招聘多元化背景的人。

(Halima Salah)

她有着和Ara一样的困境。

“对具有外国背景的人的期望可能会很高或者很低,但很少是公平的。”

她说一口没有口音的正宗瑞典语,但这反而让面试官对她感到很惊讶,以至于面试都很不顺利。

她说在工作场合中,她必须做更多更好,才能配得上自己的位置,她必须加倍努力。

Halima在采访中说:

“我听经理们说,他们会自动筛选出有外国名字的人,以节省时间。”

文中特地指出:斯德哥尔摩大学,移民研究代表团以及劳动力市场和教育政策评估研究所(IFAU)都得出结论,招聘过程中确实存在种族歧视。

有时候,你努力到发光,仍然照不亮一扇被关着的门。

故事四|Ahmed Aden:高学历,被“过度资质”卡住

Ahmed来自索马里,接受过风险与危机管理的高等教育。

但是因为自己是穆斯林,索马里人,而且皮肤黝黑而被拒绝过多次。

后来他主动联系面试官,质疑招聘的公平性,在他继续坚持申请下,终于得到了工作。

现在他是市政府一个部门的经理。

他还说到他认识的很多高学历朋友们的经历:为了养家,他们被迫从事低技能的工作,有的甚至离开了瑞典。

两个匿名片段:更细小,却更真实

(很多接受采访的人不愿意放照片,害怕在就业和职场上受影响)

1. 非洲裔、社工领域女性:

“有一次我申请一个职位,一位能力、经验和学历都比我差的同事也申请了,最好她却得到了这个工作。”

“在工作中,同事会问起我的我的发型、我的文化,者这些‘礼貌的好奇’没有问题,但你能感到是否真诚。”

2. 戴头巾、有土耳其背景的老师:

“缺人时歧视小一些;一旦竞争激烈,职位优先落到瑞典本地背景。为了不被容易筛选掉,很多人就去就读一些需要职业执照(legitimation)的职业,这样也许机会更多。”

这两段话,把“结构性难度”四个字砸得很响。

研究与报告:不是个案,是常态

瑞典的多个机构对就业市场上的种族歧视做了大量研究,都证实了这类的歧视。

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就是:用不同类型的名字发送虚假的求职申请,然后追踪哪些申请得到了雇主的回复。

研究结果和赤裸裸的数据表明:宗教少数群体得工作的可能性要低25%。(2012)

Kollega 的研究综述框还点出:招聘环节存在歧视”是“有证据支撑”的学术共识。

翻译成人话:这不是“个别坏苹果”,而是系统在某些环节倾斜。

这和我以前的文中讲的“瑞典用人成本在欧洲最高”,似乎更加剧了这些不公平?

雇主用人成本极高(社保+福利),试错代价大,使雇主更倾向“百分之百匹配”。

在这种“零容错”的心态下,名字带来的刻板印象往往成了第一层粗暴筛选;

越是文职/沟通/市场这类“可替代人多、评估主观”的岗位,越容易被无意识偏见支配。

于是,结构性门槛 + 高成本谨慎叠加,外来背景的人先被挡在门外。

(放一张让心情好的图片吧)

未来在哪里?

作为Järvaveckan 基金会的CEO, Ahmed 呼吁政治和媒体就歧视问题展开辩论。

他们应该过关注那些受过教育、语言能力强、有工作经验的人。

他也呼吁工会就工作场所的民族多样性展开对话。

其实,在他们的采访中,这些问题也已经引起了重视,前途并非一片黑暗。

很多管理人员也在尽力消除歧视。24%的受访的雇主表示,他们正在努力提升职场的多元性和包容性。

而且,很多雇主也都表示,职场中背景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,工作效率更高,也更有趣。

团队也更有活力,凝聚力更强。

作为求职者,我们要做的就是,多通道求职:

公开投递 + 猎头 + 行业活动 + 目标公司直联 HR/用人经理,主动在领英上和人链接,提高被看见的概率。

其实看完这篇报道,我五味杂陈:

名字,不该成为一道隐形的门槛。

种族,更不该成为工作的筛选条件。

当机会的门只为部分人敞开,平等就只是幻觉。

真正的包容,评价/雇佣一个人的标准,应该从“你是谁”,转移到“你能做成什么”。

瑞典,或者说全世界,在就业职场上平等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提问:

别的国家,找工作也有“名字”歧视吗?或者“种族”歧视?

文章内容来源:Källa: Kollega 6/2025, “Chefer sorterar bort personer med utländska namn”。

发布于:河南省






    Powered by 球彩直播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